近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相继公布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名单,我校兰立宏教授主持完成的《国际法视域下我国反恐怖融资法律机制完善研究》(批准号:17BFX141)和陈在上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研究》(批准号:17BFX181)顺利通过国内同行专家鉴定,并获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批准,按期结项。其中,《国际法视域下我国反恐怖融资法律机制完善研究》获得“优秀”鉴定等级(证书号:20210998)。
据悉,2021年3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共验收484个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申请。经同行专家鉴定,397个项目予以结项;76个项目暂缓结项;11个项目被终止。其中,“优秀”共39项。这是我校获批承担的首批国家级科研项目顺利通过结项,也是我校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首次获得“优秀”鉴定等级。
兰立宏教授主持的《国际法视域下我国反恐怖融资法律机制完善研究》围绕我国预防和打击恐怖融资犯罪的法律机制完善这一核心问题,着力探讨解决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是从有效反恐而非反洗钱的视角,对恐怖融资的特点、规律及其防控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反恐怖融资机制的独特内涵与重要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二是对反恐怖融资法律机制的内涵、外延及其结构体系进行全面研究,从反恐怖融资的监督管理、恐怖活动组织与人员的认定及涉恐资产冻结、恐怖融资的刑事司法应对、反恐怖融资国际国内合作四个方面,界定、凝练、建构和优化我国的反恐怖融资法律制度体系。三是运用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跨学科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在梳理、总结、系统研究国际反恐怖融资标准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加拿大、英国、瑞士、以色列等国家的做法,对我国在反恐怖融资监管、监测、调查、起诉、审判、资产冻结与没收、国际国内合作方面的机制完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
陈在上副教授主持的《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研究》基于建构具体可行的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的若干措施,建构科学合理的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的若干配套制度,激发立法、执法与理论研究者对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建构的高度重视的目的,着重从六个方面对审判中心主义视域下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进行研究: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的理论基础;被追诉人强制取证权制度的比较法考察;我国不同阶段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机制研究;几类特殊证据信息的获取;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和手段的扩充;被追诉人取证能力强化的保障机制与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