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特色建设】刑事科学技术系特色解读

发布人: 时间:2021-11-04

办学特色

为总结经验、凝练特色、推动建设,学院全面回顾了70余年的光辉历程,系统梳理了办学治校育人宝贵经验,形成了办学顶层设计及特色凝练系列表述,现予专题连载。

特色表述

尚工匠精神,练鉴证本领。

总体解读

“尚工匠精神”,“尚”:崇尚、敬畏遵从、传承弘扬之意。在学院数十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刑事科学技术系作为学院工科性质的专业系部,始终围绕铁路公安刑事技术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需要,遵循公安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和特点,贯彻落实公安部“科技兴警”发展战略,牢牢把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本质属性,大力弘扬和传承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同志坚守初心、俯首担当,不断钻研刑侦技术,攻克大案要案,锲而不舍、砥砺前行、久久为功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学生做实验

“练鉴证本领”,“练”:练习、训练。“鉴”:识别、区别、鉴定之意。“证”:证明、证据、证实之意。根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自然科学技术为依托,以专业课程教学为抓手,以破案鉴证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实验、实训、实战化"教学,广泛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科技素养和法治思维意识,努力探寻刑事证据的科学奥秘与价值,初步完成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和科学研究成果,彰显了全系师生在勘证、取证、验证和鉴证等方面的实战本领,突显了专业办学整体综合实力和水平,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实战教官指导学生开展专业综合实训

详情介绍

刑事科学技术伴随着共和国铁路公安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需要而生。早在铁道部公安干部学校成立之初,在北京干面胡同先后举办过多期全国铁路技术民警培训班,开设了指纹、照相、现场勘查、法医、文检5门专业技术课程,深入京、津等地的铁路公安一线开展业务实习和参观访问。学校培养的600多名学员,后来成长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铁路公安刑事技术专业人才。1952年至2011年间,刑事技术课程和教师先后列属于学校的业务教研室和侦查系刑事技术教研室管理。2011年5月刑事技术教研室从侦查系转入公安技术系。2018年3月撤消公安技术系后成立了刑事科学技术系。

刑事科学技术系内设系党总支委员会、系务会,下设4个教研室,1个实验教学中心,1个学管大队和2个党支部。拥有30名教职员工(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9人,研究生占比达到70%以上),另有客座教授6人,校外实战教官8人;在专任教师中,荣获省部级优秀教师3人、河南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部级津贴1人、校级教学标兵2人、校级十佳教师12人次、校级优秀教师21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9人次,教育部公安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法学与政治学类)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铁路公安刑事技术专家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拥有理化物证、扫描电镜、痕迹激光检验、“DNA”、铁路犯罪现场勘查等17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场所,总投资5362万余元。建成了25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个河南省省级“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与郑州大学公共安全学院合作创建了“环境生态安全技术研究所”。

目前,刑事科学技术系主要承担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有在校生755人,毕业生684人,升学就业率达98%以上,培养出以李晟婷(2019年度河南最美大学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大学生。近年来,在学院党委正确领导下,在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党的建设、学科专业、科研工作、课程建设等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获评河南省优秀基层党支部、校级先进科研单位、集体三等功各1次;获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及7名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获国家级青年基金项目及子课题4项;获河南省优秀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点2个、河南省课程思政样版课程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及省部级教改与科研项目11项。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发表教科研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17篇,核心期刊31篇),出版专著教材17部,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30余项。

学生李晟婷获河南省最美大学生称号

教师参加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并获特等奖

当前,在全国公安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刑事科学技术系也将随着“科技兴警”战略的深入贯彻落实而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为铁路公安事业和队伍建设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