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铁路刑事犯罪规律,聚力教学科研课题攻关——访我院侦查学系主任吴华清博士

发布人: 时间:2021-11-12

吴华清,我院侦查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全国公安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7年1月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调入我院。近年来,出版专著《大数据侦查指挥研究》《风险犯罪归责原理》等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积极刑法观下的公共危险罪研究》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教研科研课题《抽象危险犯归责原理及立法设计研究》《重大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机制研究》等6项,发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

2021年9月24日,经过受理申报、通讯初评、会议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结果公布,我院侦查学系主任吴华清博士主持的《积极刑法观下的公共危险罪研究》(批准号:21BFX057)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一般项目)立项,资助经费20万元。今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继续采取适度限额申报的办法,正式受理有效申报32714项,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最终确定立项课题4642项(年度项目3539项,青年项目1103项)。在此之前,9月10日,根据公安部令,吴华清同志荣获全国公安优秀教师荣誉称号;6月,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中期检查结果的通知》,我院侦查学学科通过河南省重点学科合格验收;3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我院侦查学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侦查学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与教学科研课题上捷报频传,成绩喜人。为此,我们采访了侦查学学科专业负责人、系主任吴华清博士。

与吴华清主任约定采访,因开会、汇报工作、上课等原因被几次推延。10月27日上午,终于在教学楼办公室见到吴主任。我们手里拿着满满一页纸的关于吴主任成果荣誉的记载,正犹豫不知从哪里询问时,吴主任简单整理了一下办公桌上的两大堆材料,对我们说,就从桌上的特色实训项目方案、特色凝练方案、刑事卷宗评比方案、访谈汇报方案四项工作任务说起吧。“这四项任务,形式上看似乎各不相干,但其实四者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都是在围绕一个共同的逻辑起点展开的,即研究铁路刑事犯罪及侦查规律。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深度理论研究,就是本次我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缘起;对这一问题进行人才培养研究,就是侦查学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精要。换个角度表述,因为聚焦铁路刑事犯罪规律,才得以彰显我院侦查学学科专业的特色;因为聚力铁路刑事犯罪规律的教学科研攻关,才得以塑造我院传统学科专业的亮色。”

“因‘专’而‘特’,因‘特’而‘亮’,这是我院侦查学专业区别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得以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重点学科的根本,也是我院侦查学科研团队攻关国家级教学科研课题的根基。学院党委高瞻远瞩,审定通过了‘见微知著求真相,真案实练铸利剑’侦查学特色凝练(系训),深刻把握了专业建设与科研攻关两者关系的精髓。”吴主任解释说,“见微知著求真相”描述的是侦查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即以培养十四万公里线路上的铁路“神探”为目标,以无人机侦查、信息化侦查、大数据侦查为依托,综合统筹、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真案实练铸利剑”描述的是人才培养方式方法问题,即通过铁路领域刑事侦查实践最新经验、生动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引进教学,以实战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为基础,将实战化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两句话既是对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侦查学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侦查学学科知识、理论研究内涵建设的基本要求。吴主任总结,基于这一思路,因为有了主线,作为评建核心工作之一的系部访谈汇报方案的思维图就有了,特色训练项目、刑事卷宗评比作为培养方式改革和培养目标实现的价值定位也就清晰了。

近来年,国内高校内出现了一种教学与科研对立之风,搞科研的同志不会、不愿、不能搞专业建设;搞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同志只会“上课”,严重脱离甚至“仇视”科学研究。这其实是误解了“知识(学科)-技能- 职业(专业)-理论(科研)”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吴主任看来,脱离人才培养的科研,只是闭门研究;脱离科研攻关的人才培养体系,只是空中楼阁。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实现共享共通共赢,才能两受其益。吴主任表示,这一理解及做法是自己最想与大家分享的体会,希望能与侦查学专业团队、全院任教学科老师们共勉。

寥寥数语,简单而又深刻,吴主任呈现出了作为专业负责人与科研人员的决心与信心,也让我们体悟了一个学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